创新驱动中国: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叶恩华 , 布鲁斯 麦肯恩 (Participant Author), 段莉 (译者), 陈召强 (译者)

科研成果: 书/报告专著

摘要

《创新驱动中国: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创新的8种模式;中国创新的3个阶段;创新的4大驱动力;中外企业创新的10大差异;中国创新的4大领导者。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它正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创新者。其巨大的迅速增长的经济体量,加上数量庞大且低成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一个强势的政府对于创新的积极推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为中国、为世界开展创新活动,这些企业包括中国公司,也包括跨国公司。中国的创新并不遵循西方模式。中国企业在关于创新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对产品和工艺创新等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路径。中国的企业不仅学会了如何创新,而且能够做到比他们的全球竞争对手更便宜,他们也学会了与他们的客户合作,建立创新的流程,并做得比他们的西方同行更快。从模仿到创新,迅速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战略优势。 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竞争的成败将取决于创新。这本书为创业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式创新的路线图和开展创新活动的行动指南,让创新成为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本书创造性地总结了中国创新的8种模式,并且深度采访了华为、小米、海尔、联想、阿里巴巴、鱼跃医疗、大疆无人机等57家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高管,并提提了国内的创新案例。
投稿的翻译标题China's next strategic advantage
源语言简体中文
出版商中信出版社
页数394
版本1
ISBN(印刷版)9787508662107
出版状态已出版 - 1 1月 2016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中国的创新驱动力
本书概述 // 005
创新:中国提升全球竞争力的路径 // 013
中国的成功创新 // 015
中国创新的三个阶段 // 017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 028
中国的创新促成要素 // 031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及其表现 // 037
小结 // 052

第二章 中国企业的创新模式
众多创新模式 // 058
中国四大创新领导者 // 067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创新 // 098
小结// 100

第三章 中外企业的创新差异
更关注本土需求及客户 // 106
接受“差不多即可”的标准 // 110
倾向于渐进式创新而非根本性创新 // 114
愿意照顾特殊需求 // 117
大规模人力投入 // 119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 121
分拆流程,速度更快 // 124
快速试错 // 126
受老板干预更多 // 130
与政府关系更密切 // 134
小结及建议 // 139

第四章 跨国公司在华创新行动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历程演变 // 147
公司应转向知识驱动型研发吗? // 161
公司应在何地开展知识驱动型研发? // 163
现有及新成立研发中心面临的挑战 // 165

知识驱动型研发合作伙伴 // 167
小结及建议 // 173
研究方法 // 176
第五章 跨国公司在华创新组织方式
组织模式 // 182
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 197
在华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促成因素 // 207
逆向制胜 // 224
逆向创新的组织要求 // 231
结语及建议 // 232
第六章 中国的开放式创新
中国开放式创新的方法 // 236
同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 // 237
巴斯夫在中国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目的 // 243
飞利浦同中国机构的合作 // 247
同供应商和客户合作 // 253
在 中国同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目的与障碍 // 255
在中国同客户与供应商一道创新的良好实践方法 // 256
华为同客户的合作 // 263
技术搜选 // 264
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 267
参与中国创新体系的战略 // 272
索尔维如何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 // 274
通用电气得到的政府资助 // 275
开放式平台创新:中国的创新未来 // 276
小结// 284
第七章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与战略性建议
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289
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发展 // 292
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战略方针 // 294
信任中国的合作伙伴 // 307
小结和建议 // 309
第八章 世界向中国学习
客户:中国市场的独有特性 // 316
文化:中国的激烈竞争者 // 325
能力:向中国学习什么 // 331
学会在中国学习 // 350
机会来得正好 // 353
行动号召 // 355
关于作者 // 359
致 谢 // 363
注 释 // 369
参考文献 // 387

指纹

探究 '创新驱动中国: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的科研主题。它们共同构成独一无二的指纹。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