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主要内容包括序言,总论,部门专论,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简短的结论,索引,后记。《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由昆山市亭林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2010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2014年7月第1版第11次印刷。
投稿的翻译标题 |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a's Economic Reform (2nd edition) |
---|
源语言 | 简体中文 |
---|
出版商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
页数 | 502 |
---|
版本 | 2 |
---|
ISBN(印刷版) | 9787547610466 |
---|
出版状态 | 已出版 - 1 1月 2016 |
---|
吴敬琏,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得主,国际经济学会(IEA)荣誉会长。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宝钢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比较》辑刊、《洪范评论》主编,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规划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经济学会(IEA)荣誉主席,北京乐平基金会发起理事,阿拉善生态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吴敬琏倡导并努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是“整体改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序言
第一篇总论
第1章计划经济的建立与改革问题的提出
1.1社会主义者的经济体制构想
1.1.1早期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
1.1.2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大工厂模式”
1.1.3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和“福利国家模式”
1.2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2.1列宁的“国家辛迪加”模式
1.2.2斯大林体制
1.3对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1.3.1新古典经济学家对计划经济体制可行性的论证
1.3.2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社会主义论战
1.3.320世纪后期对计划经济的再认识
1.4苏联、东欧的经济改革
1.4.1苏联改善经济的努力及其失败
1.4.2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改革
1.4.3匈牙利的“新经济机制”
1.4.4波兰走走停停的改革
1.4.5捷克斯洛伐克半途夭折的“布拉格之春”
1.4.6小结
1.5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问题的提出
1.5.1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形成
1.5.2中国改革问题的提出
阅读Reference/ mostly case studies
思考题
第2章中国改革战略的演变
2.1行政性分权(1958~1978)
2.1.1“体制下放”方针的确定
2.1.2“体制下放”的实施
2.1.3“体制下放”造成的经济混乱及其救治
2.1.4对行政性分权的经济学分析
2.2增量改革(1979~1993)
2.2.1对于改革目标的初步讨论
2.2.2“扩大企业自主权”的“体制内改革”未能取得成功
2.2.3改革重点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
2.2.4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2.5“双轨制”的形成和由此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
2.3“整体推进”(1994年至今)
2.3.11984~1986年:进行全面改革的初次尝试
2.3.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2.3.3世纪之交经济改革的进展和问题
阅读Reference/ mostly case studies
思考题
第二篇部门专论
第3章农村改革
3.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对经营制度的特殊要求
3.1.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农业是一个适合于家庭经营的生产部门
3.2承包制改革以前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3.2.1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
3.2.2“人民公社”制度下中国农村的基本状况
3.3农业承包经营(“包产到户”)的推行和效果
3.3.11976年以前”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
3.3.21980年以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迅速普及
3.3.3“包产到户”促使农业产出迅速增长
3.3.4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财产的增加
3.3.5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3.4后家庭承包制的农村改革前景
3.4.1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3.4.2完善土地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3.4.3保证微观活力,巩固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成果
3.4.4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阅读Reference/ mostly case studies
思考题
第4章企业改革
4.1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
4,1.1企业及其所有权
4.1.2企业的三种基本法律形式
4.1.3现代公司制的产生
4.1.4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
4.2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和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
4.2.1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
4.2.2“放权让利”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及其原因
4.2.3放权让利改革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4.3国有企业的公司化
4.3.1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工作的推进
4.3.2改制公司在治理上存在的问题
4.3.3国资委成立后的国有企业改革
4.4改善大型企业的公司治理
4.4.1公司治理改革的国际趋势
4.4.2保护股东权益,强化信息披露
4.4.3健全董事会的治理机制
4.4.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公司外部治理
阅读Reference/ mostly case studies
思考题
第5章民营经济的发展
5.1国有制崇拜及其突破
5.1.1国有制”一统天下”的建立
5.1.2民营经济破茧而出和逐步壮大
5.1.3所有制问题论战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5.2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私有部门的成长
5.2.1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方针的制定
5.2.2”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
5.2.31998年:大力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5.2.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5.3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及其克服
5.3.1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
5.3.2民营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努力
5.3.3中小企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
阅读Reference/ mostly case studies
思考题
第6章金融改革
6.1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货币与金融
6.1.1市场经济中的货币和金融
6.1.2计划经济下的“货币”和“金融”
6.2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6.2.120世纪80年代金融体系的轮廓初现
6.2.2货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6.2.3外汇市场
6.2.4信贷市场
6.2.5债券市场
6.2.6股票市场
6.2.7保险市场
6.2.8期货及衍生产品市场
6.3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和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
6.3.120世纪90年代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和金融监管制度的初步建立
6.3.221世纪初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和金融分业监管体系的形成
6.4中国金融进一步改革的议题
6.4.1银行业对内开放与发展
6.4.2亟须推进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改革
6.4.3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阅读Reference/ mostly case studies
思考题
第7章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7.1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财政
7.1.1市场经济下的财税体制
7.1.2改革前的中国财税体制
7.21980~1993年:以财政承包制为中心的财税改革
7.2.1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化
7.2.2政府、企业间财务关系的变化
7.2.3财政承包制的制度缺陷
7.3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
7.3.1财政体制的全面改革:以“分税制”取代“包干制”
7.3.2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
7.3.31994年以后财税体制框架下的调整
7.3.4财税体制改革的效果
7.4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的课题
7.4.1实现向公共财政制度的转变
7.4.2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
7.4.3其他税费改革
阅读Reference/ mostly case studies
思考题
第8章对外开放
8.1中国从内向型经济到外向型经济的转变
8.1.1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类型
8.1.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8.1.3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8.2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8.2.1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
8.2.2对外贸易的发展
8.3经济特区的构建和开放地区的扩展
8.3.1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基地——特区的构建
8.3.2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区域性扩展
8.3.3世纪之交:以开放促开发,加速内陆地区及环渤海地区发展
8.3.4经济特区的发展前景
8.4外商直接投资
8.4.1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
8.4.2对本土经济的促进作用
8.5中国对外开放前景
8.5.1当前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重大挑战
8.5.2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和新目标
8.5.3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景
阅读Reference/ mostly case studies
思考题
……
第三篇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
第四篇简短的结论
索引
后记